从良户沦为奴隶,良媪的心里想必经过了很长一番撕扯煎熬,才终至认命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不想让後辈也和自己一样清醒着痛苦,所以宁可让他们愚昧着沉沦。不是有句话叫人生识字忧患始吗?

        这不怪她——

        从前朝,或者更早时候起,一日为奴,几乎就等於世代为奴。

        见过赠奴、赐奴、转奴、卖奴的,释奴的情况却几乎没有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一旦开了口子,人心思变,万一那些奴隶再不肯安分做奴隶了可怎麽办?

        而没有了奴隶,没有了三六九等,士族又何以成为士族?

        阀阅之家不会自掘根基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先前姜佛桑放免皎杏时,良媪说:“这不合规矩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未必是嫉妒,也未必不渴望,只是出於一个奴的义务,哪怕违背自己的本心,也要尽到提醒之责。

        活生生的一个人,言行永不相协,永远要与本X相背,如何能不痛苦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