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濂是永乐十六年的进士,入仕为官後就担任湖广道监察御史,整个为官生涯早期基本上都在巡按地方,过劳过累导致他身T遗留了很多隐疾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年过六十,身T已经到了支撑不下去的地步,本来凭藉着一GUJiNg气神还能y撑。结果谁能想到,景泰二年代宗皇帝朱祁钰下令,免除天下租税是十分之三,相当於给税收打了个七折。

        接到这封圣旨,金濂却没有选择全部执行,反而用户部尚书的名义向十三道有司下发公文,宣布只减免米麦等粮税的十分之三,折收银两跟布匹丝绸那部分,照旧按照十成徵收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因在於景泰帝朱祁钰减税,是为了降低天灾战乱带来的舆论压力,毕竟放在古代年年灾乱会被视为不详徵兆,严重点还会引申到皇帝身上,认为天子失德,影响到统治的根基。

        内阁大臣苗衷就是在一片声讨中,主动引咎辞职扛下了责任,缓解了天下万民对於皇帝的不满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金濂却很清楚,内有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到了极致,外还有漠南蒙古跟麓川两场战争在打,这时候减免三成税收,那缺口从哪里补上来,难道说又来一次克扣边军的粮饷吗?

        金濂不想再重蹈景泰元年的覆辙,米麦等粮税大多是底层的穷苦民众交,可以咬紧牙关给他们减免。银两跟布匹丝绸这些东西,寻常百姓可没有资格使用,商贾大户的税收不能一同减免,於是乎就出现了这种执行一半圣旨的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金濂的想法是好的,可问题是按照封建王朝的执行力度,到头来会出现这种百姓免税,地主大户缴税的局面吗?

        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,要麽就是下面百姓根本不知道朝廷政策,要麽就是地主大户通过各种手段,依旧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这番C作下来,百姓们苛税对朝廷怨声载道,金濂还得罪了整个权贵阶层,相当於两头不讨好,後者被摆了一道更是不会善罢甘休。

        吏部侍郎江渊是提出减税的发起人,这下税没减成功还引发了各方不满,锅自然不可能自己给背了,於是到户部找到金濂要求给个说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发现事情开始闹大,金濂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没得选择,居然y着头皮说没有这种事情。结果这下T0Ng了马蜂窝,科道言官彷佛找到突破口,吏部给事中李侃当即上疏,请求朝廷彻查各部门官员是否存在违规履行诏令的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