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此之外就是真情实意的,帮这些跟随了自己南征北战数年的将士们送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别,沈忆宸不知道是否还有再度相见的机会,亦或者说他不希望在京师见到这群“故人”。原因在於要真到了再度调兵赴京的地步,就意味着天下大乱即将要来临,九边跟北直隶百姓这些年过的疾苦,还是让他们能享受一下安宁吧。

        送别了地方卫所军,沈忆宸还补上了李达一行人的接风宴。他知道自己这段时间正处於舆论的漩涡中心,除了叙叙旧外并没有过多讨论关於朝中事务,以防被有心人听到当做把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李达等人早就从赵鸿杰那里,得知了沈忆宸的後手准备,他们同样在京营兵马中暗暗布局。毕竟除了带回来的辽东军兵马,李达等人本来就是京师武将世家子弟,父辈们大多身居要职掌控大军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般情况下,沈忆宸是肯定不会让李达等人把背後家族给拖进来,可真要到了关键时刻,这同样意味着一笔很大的助力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後就是大公子朱仪,他接替了成国公朱勇掌控的三千营职位,从而让京师的三大营兵马,定格成为了三分天下的态势。

        忠国公石亨跟定远伯石彪叔侄,统领者规模最大的五军营,朱仪等老牌勳戚集团,接管了排在第二的三千营,至於人数最少的神机营,则交给了从南京过来的兵部尚书仪铭直管。

        於是乎景泰朝出现了罕见的一部三尚书的场景。

        种种安排其实能够看出来,景泰帝逐渐把反对易储的官员给排除在外,特别是曾经总督天下兵马的于谦,身为正牌的兵部尚书却被逐渐架空。

        米hsE的宣纸上最後一笔落下,沈忆宸望着墨迹还未完全乾透的《宗藩条例》,重重的长吁了一口气。别看明朝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范本,可实际上嘉靖朝的《宗藩条例》,根本就起不到压制宗藩的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沈忆足足用了接近两个月的日夜编纂,这才把上疏内容用律法条文的形式给确定下来,如果能得以顺利通过,从此将在大明宗藩的头上套上一个“紧箍咒”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