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会馆内,哪怕夜sE已深,此时大堂内依旧是人声鼎沸,赶考的江浙举子们纷纷走出自己房间,义愤填膺的讨论着关於沈忆宸定罪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最为中央的一张桌子上面,有着一名年轻人站在上面,他脸颊通红握紧了拳头,正在朝着周围的同年举子诉说着什麽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沈忆宸在这里的话,一定会感到非常欣慰,这名年轻人就是当年他在西湖雅集上遇到的何闻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数年过去,曾经那个只能站在角落中,没有登台论道资格的小子,现如今已经可以当着众人面呼吁号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诸位同年,沈阁老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现在却遭遇牢狱之灾。吾等身为文人,岂能眼睁睁的看着是非颠倒,黑白混淆,当站出来为沈阁老奔走疾呼!”

        在场的浙江举子听着何闻道的呼吁,很多脸上都流露出一抹愤怒的神情,京师彻底解除危机才两月时间,力挽狂澜的有功之臣却要莫须有下狱,天理何在?

        “没错,沈阁老投笔从戎,提三尺之剑从福建驰援京师,可谓扶大厦之将倾。吾等今日能活着站在这里,是於少保跟沈阁老率领将士浴血奋战的成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要说他谋逆犯上,在下第一个不服!”

        又是一名年轻士子站了出来,此人沈忆宸同样认识,他便是西湖雅集上,霍州学派曹瑞的关门弟子陈瑞初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时候沈忆宸与传统学派理念不同,双方某种意义上还站在敌对阵营。可是随着在西湖雅集上一鸣惊人後,越来越多的学子了解到什麽叫做“经世致用,辨证求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同时也让当初仅仅为星星之火的“沈学”,开始在江南这种文风开放的地方传播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