遵循着“王不见王”的潜规则,恩荣宴杨溥就不方便露面了,否则谁主持宴席,就是个很大的礼仪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,还是阁部之间的权利交锋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恩荣宴到了嘉靖朝期间,“侍宴”的勳戚地位也出现的争议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皇帝钦命武勳的时候,没有明确是“侍宴”,还是“主宴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武将勳戚本身地位就不低,哪怕土木堡之变後拉了,再加上皇帝指派的加成,代表着帝王意志,怎麽可能屈居於文臣之下?

        但嘉靖年间文官集团正处於争夺权利的高峰,那真是一点都不惯着皇帝,“大礼议”事件都敢y刚,这种小问题算个毛,当然得以文臣为尊。

        於是就这点P事,争了十几年,座位如何摆放的旨意都下了几道。最终只得把居中的席位给撤掉,大家都不坐了,此事才算告一段落。

        由此可见,明朝中後期不衰落没天理了,朝政效率低下的令人发指!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谢大冢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众新科进士一并行礼道谢,然後就按照殿试名次坐在自己桌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