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今日院试正场,考四书、五经义各一篇,其中经义题自行选择所治本经。不过本官取中与旁人不同,四书和经义阅卷考量b重所占相同,还望诸生切莫大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闻孙提学这话,提堂坐考的这十几个人中,有些人脸sE大喜,有些人表情就有些沉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按照科举制度规则,理应重首场,重四书,甚至有些场次还会重首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拿沈忆宸之前考的县试、府试来说,首场成绩就可以直接决定是否取中,甚至就连排名都可以提前定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重四书就更好理解了,古代科举取士用的都是八GU文,而八GU文又是从四书里面出题,这要不重视,那重视什麽?

        所以院试考四书五经各一题,理论上四书题打分b重,要超过五经题的。也就是说如果两名考生文采相当,其中一人优势在於四书题,而另外一名优势在於五经题,那麽最终考虑排名的时候,四书题考生将胜出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规则考量之下,自然考生们会把学习重点都放在四书题上。孙提学就偏不如此,要求考生“德智T美”全面发展,对於那些经义不重视的考生,就称得上是道难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很不幸的是,沈忆宸就属於经义不重视考生中的一员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准确来说,也不是沈忆宸不重视,而是之前学习太拉垮,JiNg力有限只能主攻四书,把经义排在了後面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好b沈忆宸诗作拉垮,县试的五言六韵试帖诗随便写了一首应付,反正也不影响最终打分,好不好不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 如若不是李庭修去年帮了一把,拜了状元公林震为业师,可能今日沈忆宸要开创府试案首,院试落榜的先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