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衍不在乎的说道:“没问题,反正现在晒盐场的产量也不会太高,先找些小盐贩子往外卖着,等产量上来之后,那些大盐枭自然会闻风而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听了王越的话,刘衍心中也踏实了不少,现在山东各地的私盐贩子多如牛毛,民间倒卖私盐之人非常多,这便是官盐腾贵的侧证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此时能够大规模制盐的地方并不多,特别像刘衍这样,不但有着大规模制盐的能力,价钱还很低,又有卫所军人的背景作为保障,整个山东也找不到第二家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刘衍对于私盐生意的前景非常看好,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超过肥皂工坊,成为大盘堡的第一大产业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天王越便带着几名墩军,急匆匆的离开了大盘堡,去联系私盐贩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随后的几天里,刘衍除了例行在军屯和肥皂工坊两处巡视之外,主要的事情便是扎在火器作坊内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谭晓大的手下已经有了三十多人,火器工坊也从最初的两间屋子内搬了出来,在大盘堡北面的一处宅地兴建了一个院子,专门作为火器作坊使用。这处院子被刘衍命名为火器督造处,而谭晓大也被刘衍任命为火器督造处的主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现在产量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谭晓大满头大汗的站在刘衍身旁,说道:“启禀大人,现在咱们这里每月可以打造鸟铳十杆,铠甲五副,其余长枪、雁翎刀、盾牌上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衍点了点头,火器督造处的产量暂时可以满足大盘堡的需要了,现在打造出来的火器、兵器全都是库存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刘衍还是想要继续增加产量,因为兵力扩充的很快的,而兵备的打造却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