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帝书阁rg

        阳光正好,虽然现在的天气还很寒冷,但是今天的阳光却很充足,刘衍、陈勋一行六人沿着南河转了一圈,眼前南河蜿蜒往西北而去,沿着河的两岸,一些军户或是民户不久前播种的田地小麦正在出苗。可以看出,河两边耕种的田地还是太少,离河边不远,便是裸露的大片大片干燥的土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徒步从一处枯木搭成的小桥过河,来到南河的对面,对面也是同样这种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刘衍略略一估计,从大盘墩到南河一带,两岸可供开垦的荒地达数千亩之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这些土地土质都算不错,可惜水利失修,灌溉不便,这些原本算是优良的田地都荒芜了。如今大明各地就是如此,干旱少雨,农事全赖灌溉,有水之处为沃壤,无水之处便为荒漠,对灌溉系统的依赖性极大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沿着南河而行,可以看到河岸旁一些原本渠池的痕迹,不过这些河渠多年没有疏浚,水流不到,己经多是淤浅废弃了。这使得离河稍远一些的田地无奈荒废,毕竟那种可供灌田的砖石深井不是随随便便的人家便可挖制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官府卫所将这些河渠重新疏通修理,完全可以让这一带成为良田土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这事也只能想想罢了,各地水利失修严重,是眼下整个大明普通存在的情况,朝廷没有这个财力顾及水利的维修,有限的一些经费又被官员们贪污私肥,灵山卫同样也没有这个财力心思,只能自己想办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刘衍站在河边四顾,只见眼前地势开阔,这是一片多好的土地啊,后世山东各地本就是产量大户,山东的蔬菜可是闻名遐迩的,而现在刘衍眼前的土地却只能无奈荒芜。

        刘衍沉思着,陈勋几人都是种田好手,陈勋更是走到刘衍的身边,说道:“甲长,这一片都是好地啊,如果挖些池修些渠,再招些军民开垦,将来这一片都可以成为良田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刘衍点头,其实大明对于各地军民开垦荒地向有优惠,开垦土地尽归军民不说,三年成熟后,每顷土地止征少许的牛具银,甚至很多地方应纳税粮还准蠲免十年以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只可惜到了现在这个世道,真所谓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,国库空虚,需要征收大批的税粮,官绅豪强将自己应纳税粮转派到平民身上,本来开垦荒地投入就大,才一熟之后,往往官府卫所便迫不及待地交来催派,造成垦农入不敷出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