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沈忆宸生长于应天府,这辈子见过鞑虏长什么样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黄口小儿,就敢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,真是不知天高地厚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长他人志气,灭自己威风,吾等文人何时这般懦弱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果然是阉党中人,就是没卵子!”

        沈忆宸这番言语,在殿内文臣高官里面,除了心中鄙夷之外,还保持着表面平和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放在殿外的翰林跟六科十三道言官群体中,就属于完全不能忍,讥讽之语不断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中低层清流文官,大明朝越是这种处于底层的文官群体,就越遵循所谓的士大夫清**神,容不得外界的丝毫“玷污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你说他们这般打击异己,是文官集团那种自私自利吧,其实并不准确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多人确实无比坚守心中的信念,认为自己所作所为是大义之举、为国为民,从未想过谋私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拿廷杖来举例,后世很多都说是文官故意骗皇帝打,有沽名钓誉的嫌疑。

        明末摆烂后确实有这类人,但明朝中后期并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