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是这种思维,让他在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崩逝后,面对王振的步步紧逼不断绥靖退让,终成现在宦官当权的局面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唉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杨溥叹了口气然后说道:“陛下正处于锐意进取的年纪,想着燕然勒功,非人力可以劝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是看着朱祁镇长大的,明白性格这种东西一旦养成固定,谁也无法轻易改变,特别这个人身份是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以武治国,终成大患,难道吾等文人就眼睁睁看着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胡濙的这句话属实有些露骨了,同桌诸位阁部大臣听到后,均是脸色一变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胡濙也没有办法,吏部天官王直资历不够,户部尚书王佐生性耿直,而且被铁杆阉党户部侍郎奈亨掣肘,分身乏术。

        单靠自己这个礼部尚书去对抗勋戚武人团体,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“三杨”中的杨溥领衔,才有足够的资历跟声望聚拢整个文官集团,去矫正皇帝穷兵黩武的思维,打造成圣贤明君!

        “大宗伯言重了,陛下虽喜好武事,却远远没到以武治国的地步。而且本阁部观沈忆宸此子,颇具老成谋国风范,并不是耀武扬威之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从最初殿试看到沈忆宸的那篇策论,再到东阁进学历练期间的几次接触,杨溥深深感受到这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之处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