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如同乡试一样,会试里面第二场考试的重视程度也不高,依然更为看重首场四书五经八股文。不过考虑到中了进士,几乎百分百会分配为官,怎么也不能写的一窍不通吧?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只要这几道题能写的文意通顺,没有犯忌的地方,就可以顺利通过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月十五号是会试的最后一场考试,考的是“策问”。每道题都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开头,然后给考生一段材料,后回答问题或者写出自己的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道题理论上是三场考试里面最简单的,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。真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策问考试,得等到殿试时候,面对皇帝的亲自出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起这第三场考试,就不得不提一嘴弘治十二年的“鬻题”案,也就是著名的唐伯虎舞弊案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那道刁难孤僻的考题,就是出在这场无关紧要的考试上面,唐伯虎跟徐经答的太过完美,被人最终查出了考题泄露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能这就是命吧,哪怕唐伯虎那时候瞎写一通,说不定都能被取中为进士。偏偏策论写的太过于完美,反倒是被牵连进入到了舞弊案中。

        时也,运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策问”试卷下发没多久,沈忆宸就已经答写完毕,然后陷入了长久的无聊中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单单是沈忆宸,其他考生也大多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后世所批评的“应试教育”,放在大明压根都不算是个事。几乎每一名文人士子,毕生追求的学问都是为了科举考试八股文,策问是什么吊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