贡院门口已经摆上了孔子先师的大幅画像,以及各式祭品,礼乐班子分列左右,规模彰显的很是隆重。

        赴考会试的举子们站位也有讲究,首先按照南北地域划分为两个大团体,然后再以所属行省的不同,划分为数个小团体,其中两京处在最前列,解元为首!

        所以沈忆宸就当仁不让的站在了北方士子的“龙头”位置,与他遥遥相对的,是南直隶应天乡试新科解元。

        只不过这人沈忆宸并不认识,应该不是应天府的名人,而是南直隶所属其他道府的士子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待的过程并没有持续多久,随着天色逐渐微亮,远处就传来了“铛铛铛”的鸣锣声音,不多不少正好十三响。

        明太祖时期就有过规定,官员出行,鸣锣开道!

        县官级别,鸣锣七下,谓之“打七棒锣”;道府级别官员出行,鸣锣九下;提督、巡抚级别出行,鸣锣十一下;都统以上的官员出行,则要打十三棒锣,丝毫不能差。

        并且听到鸣锣声音后,沿途民众都要自觉退让或者下跪迎接,如若不及冲撞了仪仗,就算藐视朝廷,轻则打板,重则杀头。

        今日会试能达到鸣锣十三棒级别的官员,毫无疑问只有一人,那就是礼部尚书胡濙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在场的数千名赴考举子,如同潮水一般齐刷刷的朝着两旁避让,把最中间的贡道给让了出来,唯恐避之不及冲撞了大宗伯的仪仗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一队开道的士兵奔跑而来,立于左右筑建起两条人墙,然后数十名举着官衔牌的兵役,由远及近的踱步走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