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忆宸交卷后没有多久,其他考生们也陆陆续续开始交卷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为首的都没有当堂考校,后面的考生自然更不可能得到这种机会。所以这次院试正场阅卷,完全按照常规科举流程在走,没有任何人提前取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夜晚的学政衙门里面,几名考官审阅着院试考卷,这次考试涉及到了科举功名,并且能走到院试这一步,基本上没有那种胡乱写一通的水货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每一份试卷,考官们都得认真对待,除非是那种偏题过于严重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又以提堂坐考的十几人试卷,为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圈看了下来,孙鼎对于沈忆宸的文章可谓是爱不释手,特别五经题以重德行为先的破题思路,简直深得他意。如若不是考虑试卷还没有看完,他都想要提前点出案首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哪怕主考官有着绝对的取中权利,孙鼎也没打算搞一言堂。而是向着两位阅卷的同考官问道,是否有心怡的案首人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话听到其他两人耳中,颇有一种明知故问的感觉,你这老小子拿着沈忆宸文章就没撒手过,那点小心思要是看不出来,那也别在官场上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回禀提学大人,本届优秀文章众多,其中又以提堂坐考的众人为先。下官思前想后,认为应天案首沈忆宸的文章别出心裁,可为第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有了人带头,国子监司业也干脆附和道:“下官附议,沈忆宸文学出众,文章无可挑剔,当为案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到这两位同考官的话,孙鼎感觉有些过于顺利了,是不是自己暗示的太明显了?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